文史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资料

卖花声,救国情——夏之秋《卖花词》乐谱手稿

供稿单位: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责任编辑:魏轩平 发布时间:2022-4-3 点击次数:

【党史故事】 


“先生买一朵花吧!……这是自由之花呀!这是解放之花呀!买了花救了国家!”抗日战争时期,这首由武汉合唱团演唱的《卖花词》曾传遍南洋的大街小巷。它真挚、朴实地表达了广大华侨的爱国热情,其动人的旋律成为一代南洋华侨的共同回忆。时至今日,南洋老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然激动不已。这首歌为何会由武汉合唱团演唱?它背后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这还得从曲作者夏之秋的个人经历说起。

夏之秋,原名夏汉兴,1912年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闵集乡栗树湾。他从小深受音乐熏陶,中学时代加入铜管乐队,毕业后到武昌华中大学攻读物理,后又考入当时中国唯一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上海时局逐渐紧张,夏之秋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到武汉。为发挥所长,他在中共地下党的支持下加入了“武汉文化界抗敌工作团”,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夏之秋,意在提醒自己祖国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1937年11月,他看到诗人光未然发表的诗作,当下决定为其谱曲,命名为《最后胜利是我们的》,刊登在抗战音乐刊物《战歌》上,由此开启了抗战歌曲的创作之路。

他走出武汉,去到南洋,是出于一次特殊的机缘。1938年9月,得到由陈嘉庚先生任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支持,陈仁炳任总领队、夏之秋任团长兼音乐股股长带领武汉合唱团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开展以戏剧、讲演、歌咏为主的巡演。

这曲《卖花词》即诞生于此次巡演期间。歌曲为何以卖花为题呢?据歌词作者潘受回忆,1939年新加坡处于英国殖民政府的统治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为了扩大募捐范围、鼓舞抗日士气,动员南洋中小学生将花纸和铁丝扎成纸花,在抗日纪念日期间沿街叫卖,为抗战筹款。

时任陈嘉庚秘书的潘受由此得到启发,作词《卖花词》。夏之秋听闻深受感动,大哭一场后为其谱曲,这才有了我们看到的这份《卖花词》乐谱手稿,而其首唱者就是武汉合唱团团员、年仅18岁的女高音歌唱家江心美。这首歌也因此成为募捐活动的必唱歌曲和武汉合唱团的经典曲目。

《卖花词》的演唱取得了巨大成功。凡武汉合唱团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华侨无不踊跃支持,捐款人数与捐款金额屡创高峰。据史料记载:“武汉合唱团其歌词之雄壮悲恻、声调之激昂慷慨,感人至深,使观众莫不油然生山河破裂、急起救亡之念。”演出到高潮时,热情的观众甚至直接将捐赠的金钱、首饰抛到台上。即便是听不懂歌词的外籍人士,也被其中丰沛的感情所打动。街头巷尾的商铺,也都播放着武汉合唱团的歌曲。

1938年12月开启巡演到1940年4月回国,1年零4个月的时间里武汉合唱团的足迹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南洋各地侨领捐输巨款,就连印度尼西亚、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人士也慷慨解囊。参与捐款的华侨总数约为210余万人,共为国内战事筹款叻币230万元。

武汉合唱团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时,作为沟通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的桥梁,起到了扩大宣传抗战思想、为抗战募捐的作用,唤起了南洋华侨的救国热情,鼓励千万青年投入到祖国的抗战事业中。

2007年,夏之秋夫人陈先炳女士将夏之秋《卖花词》手稿等多项收藏捐赠给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卖花词》背后的这段感人事迹也将随这乐谱手稿一起,被永远铭记与珍藏。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孝感市孝南区政协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hbxnzx@163.com 联系电话:0712-2859489 办公地址:书院街孝南区政府大院,二楼政协办公室
技术支持:湖北大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