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区政协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之一

供稿单位:黄楠 责任编辑:区政协 发布时间:2014-5-16 点击次数:
 

从“井底人生”所想到的
区政协副秘书长黄楠

    1215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采访北京“井底人”王秀清与记者的对话,看着看着许久没流过泪的我,流泪了。王秀清,这个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弱者,他的困境,他的忍耐,他的坚韧,他的拼搏,他对艰难生活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拨动了我的心弦。

    王秀清因为无证生下一对双胞胎,违反计生政策,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6万元,而早年上山砍柴导致腿部骨折的他在家乡难以找到工作,不得已到北京打工。面对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住房费用,每天靠洗车,仅收入几十元,王秀清只得住进下水道的井内。王秀清从来没有主动申请过农村低保,在被问及问什么不去申请时,他表示老是找政府给别人添不少麻烦,我感觉我没本事也不体面。

由王秀清我想到了许多,在王秀清身上我似乎看到了那种普通人民群众身上那种善良、勤劳、坚韧,面对生活困境不怨天不怨地,勇于扛起生活重担——那种能被称为“脊梁”的品格,这种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马克思的曾把人分为三类:一种是有丰富的物质基础,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人;第二种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追求个性全面发展的人;第三种是没有物质基础为生活而拼搏的人。按这种说法划分,我们孝南的党员干部,大多属于第二类,而王秀清则属于第三类,但是我们要想到,我们之所以成为第二类,是因为有大量第三类的人供养着我们,可以说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最近,全区上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自我剖析,而自我剖析的核心就是要反躬自问——面对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做了些什么。在工作上,我们是否想着时刻为人民服务,在我们设置各项行政管理条文上是否有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生活上,我们是否有过度的攀比,追求奢华和享乐;在作风上,我们是否能真正的亲近群众,是否真正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利益分配上,我们是否让普通人民群众也最大限度的享受到了孝南经济发展的成果;最重要的是要思考我们是否为孝南的发展竭尽全力、不遗余力,因为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前段时间我到福建泉州学习信息工作,泉州的发展十分令人震惊,泉州财政收入600亿,在全国有100个品牌,有上市公司40多家,包括恒安、安踏、七匹狼、富贵鸟、才子等知名品牌。全国85%的水暖器材都产生于泉州南安,水暖器材的定价权南安。泉州对经济规律研究到了很高的程度,市委书记亲自写了一本民营经济概论,作为党政干部的必修教材。在泉州市你难以找到一家麻将馆,大家都在做生意,办企业,求发展。

    近几年,孝南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仔细分析我们经济发展质量,不能不令人忧虑,我们许多单位财税的增加主要依托于城镇化发展,一旦城镇化发展饱和,我们的税收靠什么?大家心里恐怕都难以轻松。同时,我们孝南区是建筑之乡,每年有几十万人靠建筑业生存,也给家乡带回几十亿的打工收入。一旦建筑行业疲软,将会给孝南带来什么?我们的发展会否跌入“井底”,许多普通群众的生活质量会否降入“井底”?因此,我们要防患于未然,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齐心协力为孝南的经济发展拧成一股绳。当我们累了的时候,想想脚手架上头顶烈日淌汗珠子的农民工;当我们抱怨待遇低的时候,想想住在“井底的人”;当我们懈怠的时候,想想我们肩负的使命和群众的期望。

区委区政府早已为我区的经济发展绘制了“十二五”经济规划发展蓝图,孝南经济发展要进入全省20强,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有一股心系使命、忠诚事业的“追”劲,有一股不怕艰苦、深入扎实的“实”劲,有一股攻坚克难、敢于较真的“狠”劲,有一股不达目标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撒手的“韧”劲。大家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肩负起了孝南新一轮发展的光荣使命。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孝感市孝南区政协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hbxnzx@163.com 联系电话:0712-2859489 办公地址:书院街孝南区政府大院,二楼政协办公室
技术支持:湖北大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