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资料

金神庙“抬故事”

供稿单位:政协发布人员 责任编辑:区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5-14 点击次数:
      抬故事,是湖北省境内一种独特的民间风俗。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其形式就是用一张八仙桌托底,桌上固定一根金属支架,支架上端则弯曲成一定形状,以便托起1个或几个儿童,这些儿童装扮成故事里的主人公,摆成造型,最后由4名青壮年男子将方桌抬起,在锣鼓及鞭炮声中按预先设定的路线巡游,在场观众可根据桌上人物造型及装扮,判定或猜测其中的故事内容。

“抬故事”的发源地在孝南区肖港镇金神村。该村历史悠久,因一座辉煌而雄伟的“金神庙”而得名。金神村托汉十、傍京广,交通十分便利。村西有小澴河、汪梁港横穿。因金神村两河交汇,解放前靠水难用水,十年九旱。正因为当时人们对旱灾的无奈,才有了“抬故事”的兴起。

据当地史料记载,北宋时期公元957年,湖北大旱,大地干裂,河流枯竭,人畜缺饮水,庄稼无收成。以农耕为主要生存方式的金神村人们,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有在无奈中等待死亡。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恰逢宋太祖赵匡胤因大闹御花园,匆忙从京都出逃来到孝感,正好推着独轮小车从金神庙北边的小石桥上经过。他听当地人讲述了旱灾的情况,甚为同情。他出计让村民们抬出一张八仙桌,桌上钉一根铁棍,棍上悬挂华夏始祖黄帝的肖像;另一张桌子上则悬挂一条扎好的黄龙,嘱咐众人在炎炎烈日下抬上桌子外出游。他说,黄帝也怕炎热,必然叫龙王下雨。人们照此去做,应验如神。巡游只一日,当晚便电闪雷鸣,天上下起倾盆大雨。

久旱逢甘霖。喜出望外的金神庙人隆重地将赵匡胤请进金神庙的前殿住下,并奉以当时闻名遐迩的金神油条招待。据当地老人介绍:“金神庙”前殿自从赵匡胤住过之后,从没有蚊子咬人。“帝子小住金神庙,大殿从此无蚊闹”成了金神庙的一大美谈。金神油条也因赵匡胤的品尝,而在当地至今仍流传“金神油条帝子赞,乡野美食天下传”的歌谣。

赵匡胤在金神村小住三日,便急于赶路南下。金神村人临时想出了一招欢送恩人的仪式:由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牵头,他们从村里各姓氏中间挑选出78岁男童若干名,穿上鲜艳的华服,装扮成各路神仙,站在八仙桌上,欢送赵匡胤。这就是抬故事的原创阶段。

金神抬故事看似简单,其实制作工艺独具匠心。金神抬故事讲究的是观赏性、教育性、历史传承性和现实感染性。难关在于立体的形象设计,仅仅通过1个或几个小孩的服装及造型,把一台完整的故事浓缩在一米见方的平台上。因为其难度之大,所以制作艺人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其技艺往往秘不示人。直到表演的头天晚上,扎制故事的艺人才把自己关在一个单间里,先要净身、换衣,燃香化纸,磕头行礼,然后才能动手制作。

固定在方桌上的铁轴,必须事先按照人物设计图纸,由铁匠专门打造。至于剪纸、扎花、缠轴以及制作道具,装扮小演员等每道工序,都必须精心设计,力求完美,所以,要制作一台精美的故事,艺人必须同时掌握好几门技艺。

金神抬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改进和革新。其内容由最初的感恩颂德到后来的节庆祭祀;由前期的历史典故到今天的英模事迹。数量则从最初的一抬发展到20多抬;演员则由只用男童发展到男童女童兼用,演员由一抬一人发展到一抬多人。

金神抬故事表演目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如今出故事的时间除了正月十五外,凡村里人们公认的重大庆祝活动也要出动抬故事到现场助兴。金神庙抬故事游园程序有:一、烧纸焚香请太公,下凡装平台;二、抬太公拖平台,下达法指令;三、烧香化纸,净身入室扎故事;四、精心设计,巧妙制作;五、条上人物,巧装演员;六、香案开道,鞭炮迎吉祥;七、广场大集会,头人拜天地;八、皇帝前领道,预示来年大丰收;九、游园大开始,台台故事放异彩;十、串户巡游,兆丰年;十一、小神童,顶层敬天神;十二、喜笑颜开,游园群心乐融融;十三、游园终止,集会总结告神灵。

肖港金神村的抬故事在丰富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金神抬故事发展到如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对民间文化活动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镇政府决定拨出专款,支持这一活动的保护与创新。金神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此已经成立了专班,并制定了发展规划,把传承创新抬故事与开发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让具有千年历史的“抬故事”这一文化活动不仅深深扎根在肖港镇,而且要让她在荆楚大地上绽放异彩。

传承谱系图表

金神庙故事自公元957年开始,至今已长达千余年,古代的传承人,我们无从追记,只能从记得的传承人数起。

 

 

性别

传承方式

第一代

(约明代)

肖文斌

第二代

(约清代)

肖禧荣

第三代

(十四世纪前后)

肖应切

邹仲清

第四代

(十六世纪初)

肖质全

第五代

(十九世纪)

李协清

第六代

(解放战争前后)

黄协如

肖应桥

第七代

(五十年代后)

肖应征

黄祥斌

第八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黄运华

肖三清

第九代

(二十一世纪)

张冬平

池末云

艺人:

张义平  张清平  肖桂清  邹楚民  肖耀堂  肖应强

肖应桃  张继民  肖应先  肖应胜  肖春平  肖国平

肖桃民  肖继光  肖立群  肖立国  李祥增  肖应新

黎少金  黎军民  官登传  黎积斌  肖泽华  李富强

李冬平  肖立唤  肖立勇  肖小华  肖立学  肖立永

肖念忠  黎积平      黎碧成  黄智华  肖建国

黄小年  黄祥国  张显三  肖立潮  张泽民  李万宗

肖咏武  张少平  肖应宽

 

             

 

              金神庙“抬故事”传承人简介

黄协如,男,汉族,出生于194093日,教师,中专毕业。家居肖港镇金神二组,现任金神村抬故事理事会头人。

黄协如儿时就十分喜爱抬故事这一古代民间风俗文化,对抬故事在思想与心灵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时刻梦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抬故事工艺师。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黄协如自15岁起,就跟随抬故事老艺人邹重清、李协清跟班跑腿,采集材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渐渐地黄协如掌握了一些抬故事的基本要领和技巧,学会了扎纸花、剪纸花,1969年,他以诚心打动了族兄黄协清,开始正式拜师学艺。在族兄传、帮、带亲自指导下,黄协如不仅学会了抬故事的各种技艺,而且丰富了对古典文学的知识,掌握了很多古代经典小说中的人和英雄事迹,并且能依照其民族英雄的人和事,编排导演出几十台生动形象的故事;长年累月的开展抬故事研究活动,极大丰富了黄协如的抬故事经验,进而掌握了对各类小演员的面目化妆,文生、武生、青衣、花旦的衣帽匹配技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到来,在他的心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梦想,意在把金神抬故事一贯只敬神和祭祀的传统旧俗进行改革与时俱进与创新,让金神村抬故事,来歌颂现时代的人和事。黄协如的这一想法得到金神全村艺人的热情支持与协助,他们大胆创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把金神的抬故事,逐渐推陈出新,唱古颂今;使其不断革新、不断发展,使得金神抬故事从古装到新装,由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转向歌颂新时代人和事,歌颂新时代、新气象、新风尚、新文明。

在新思想指导之下,黄协如先后导演设计了许多新的故事,如《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闪闪红星》、《江姐》、《科学家钱学森》等脍炙人口的节目,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3年春节游园抬故事,黄协如任金神庙“抬故事”理事会的负责人,在他的亲自指导下,三天的隆重游园活动共抬出故事51台,安全、欢快、圆满地完成了全村人民交给理事会的任务。几十年来,黄协如培养带出的徒弟达十余人,现在大都独当一面,他们已经正在成为新一代金神庙“抬故事”继承和传承的主力军。

肖应珍,男,汉族,党员,生于1942712日,肖港镇金神村人。他非常热爱金神这一古代遗传下来的抬故事民间文化风俗,早在1964年青年时就拜邹伸清、李协清二位老师学习扎故事的艺术,在老师的精心教导和耐心培育下,学会并掌握了扎故事艺术与技巧,到1968年更加成熟,被推为全村扎故事技术指导和总导演。2011年担任理事会领导。

肖应珍1968年接替李协清担任金神村业余楚剧团的团长,从此,每年的春节故事游园活动及唱戏都由他指导安排,给周边几十里的乡亲奉献出无限快乐的文化精神食粮。

1972年肖应珍就任村主任期间,对古老的金神抬故事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进与更新,将原先的几台变成几十台,由原来只一层戏变为上下两层戏,这样大大的丰富了故事内容与情节,使其生动,活龙活现,让观众们更加喜闻乐见,无不称手拍好。

历代抬故事大都由各农户捐出木桌,其木桌质量低劣,有的腐烂、风化,对装扮的幼童小演员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2012年肖应珍牵头组织召开了抬故事理事会成员会议,讨论研究提出对金神抬故事的钢条、大木桌穿孔固条进行全面改造。肖应珍带领大家筹集资金5万余元,亲自到到孝昌县小河镇定做了20余张一色新的白树大木桌,紧接看又对老条全面更换,买来新钢条重新打置一新,对木桌的孔也进行了改造。原先用来打孔的老旧方法固定钢条十分死板,很不方便,一旦固定后既不能上升又不能下降,孩童矮了或高了都无法装扮上去,现在通过把钢条改成螺丝型的方法来固定,孩童矮了把螺丝往下降,孩童高了把螺丝往上升,这样装扮起小演员随心应手,应用自如,螺丝固定又牢固又安全,不容易倒塌或折条,确保了演出过程中幼童小演员的生命安全。

同年的夏季,肖应珍又牵头对新老演员的装扮服装进行全面更新,从故事中的演员到抬故事的员工都穿着一色新的专用服装,古老的故事桌上是光的,一眼就能看出木桌的桌面,现在给木桌戴上四方形的彩布,一眼望去既看不到桌面,又美观,又舒心。

2013年,肖港举行三天的春节大游园,共出50余台故事,一字长蛇阵排将出去,放眼眺望,五颜六色的服装让人赏心悦目,蓝、绿、黄的龙凤旗迎风招展,故事节目精彩纷呈,让观众们赞不绝口,回味无穷,久久不愿离别。

肖应珍几十年如一日,为金神庙抬故事作出了无私奉献,经他教导培养出的徒弟已遍整个金神庙。他决心老当益壮,为金神抬故事这一古老的文化发挥余热。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孝感市孝南区政协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hbxnzx@163.com 联系电话:0712-2859489 办公地址:书院街孝南区政府大院,二楼政协办公室
技术支持:湖北大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