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资料

沿岸帆樯如林,入夜桅灯似星 ——城隍潭码头遗址

供稿单位:孝南区博物馆 责任编辑:梁静 发布时间:2025-4-11 点击次数:

老澴河是孝感的母亲河孝感城因老澴河而兴,这里曾是孝感最繁华的黄金水道,舟船可直通汉江,沿岸有四大码头城隍潭码头便是其中之一。孝感县志记载:“沿岸帆樯如林,入夜桅灯似星。”


昔日的城隍潭码头

城隍潭码头遗址位于孝感市孝南区府前街道沿河社区环城路西(孝感老麻糖厂对面),为明清时期古码头及城墙遗迹。20204月至20214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孝感市博物馆、孝南区博物馆联合对孝感城隍潭码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码头现残长约180米,宽2.48米,最高落差约6.5米。整体方位为西北—东南向,基本沿环城路西南侧分布。明代城墙位于北侧,清代城墙位于明代城墙南侧,北端依明代城墙南端而建。


城隍潭码头遗址航拍图

据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孝感县志》:“万历元年巡抚赵公贤、抚按舒公鳌建议郡邑例得城,城始甓,属本府同判施公继述、知县易公元董共役,寻各迁去。明年,巡按李公栻委经历任公梦榛同知县任公商扈督修,乃竣……十五年德安继承襄陷,邑溃,贼居之十六年。”可知孝感旧无城墙,明正德年间(15051521)知县王贤始筑土城以御流贼。万历元年、二年间(15731574),始修砌砖墙作城  。若此记载无误则孝感有砖城的年代上限在明万历年间。另外清康熙《孝感县志》记载:“光绪二年蔡公炳荣接篆即修城隍潭䃗岸城墙一大段,又修南门外上游石矶一座、西门外对河石矶一座,其上有要害处拟修石矶一大座,因交却急而未果焉。”可知码头北段以长条石块修筑的清代城墙和最南端三角形石矶的修建年代为清光绪二年(1876)。码头北段考古发现码头石块依城墙平铺而建,并在码头与城墙间以城墙砖填充,因此码头的修建年代上限应为明万历年间或更晚


孝感县志内绘制的孝感县县城图(西南侧为码头)

2021年,城隍潭码头遗址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码头遗址是目前整个长江流域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内河古码头遗址,码头主体保存完整,结构及工艺复杂,客运、货运功能齐全。明清码头遗址及城墙遗迹的发掘对研究孝感的城市发展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全景照


码头出土的部分钱币类文物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返回顶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孝感市孝南区政协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hbxnzx@163.com 联系电话:0712-2859489 办公地址:书院街孝南区政府大院,二楼政协办公室
技术支持:湖北大鹏网络